鮮花入饌秀色可“餐” ——甌花花膳締造舌尖上的芬芳盛宴
2022年07月26日
近日,隨著電視劇《夢華錄》的熱播,宋朝百姓的起居飲食,成為網絡上熱議的話題,尤其劇中各種琳瑯滿目的“果子”(糕點),豆兒果、鮮花團子……引起了廣大“吃貨”的強烈興趣。在山根音樂藝術小村的甌花藝術館,也有各式形態典雅、造型別致的中式糕點。這些中式糕點都采用鮮花入饌,芬芳美味的同時還具有養生效果,將中國傳統美食創新轉化,締造一場舌尖上的芬芳盛宴。
花膳下午茶
從花衍生而來
走進甌花藝術館,整體是個大型花藝裝置,每個角落都很“出片”,大至整面墻,小至一杯一盞細節,目之所及皆美;ㄉ畔挛绮,鮮花入饌,改良后的八仙糕,藥香和桂花香完美融合。在花叢中,吃一口糕點,品一盞茶湯,暫時擺脫瑣事俗務,體味林泉高致下的隱逸和慰藉。
該品牌創始人王少少是位80后,她上大學時學的是美術專業,色彩、形體的熏陶,再加上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對美學的感悟,為她積淀了深厚的底蘊?赐跎偕俨寤,是一種視覺享受:一個樸素的甌窯花器,添上寥寥花枝,完美地展現花材的線條美與姿韻。在傳播插花藝術之外,王少少還將甌花、甌窯、甌繡、甌菜、米塑、甌塑等六大甌文化精品,結合琴、棋、書、畫、詩、酒、花、茶等八大雅事韻味,融入花藝等美學體驗課程,營造“甌韻”文化美學。
現場制作花膳
“開發花的衍生產品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,因為疫情,花藝市場受到很大打擊,插花花材停運,做衍生產品的動力更大了!蓖跎偕賹τ浾呓榻B道,“疫情促進養生產業的發展,我們打算從吃開始做,甌花花膳就這樣應運而生!
改良中式糕點
以鮮花入饌,在我國古已有之,最早的食花記錄是《離騷》里的“朝飲木蘭之墜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,說早上飲木蘭上的露滴,晚上就用菊花花瓣充饑,不難看出,鮮花不僅具備觀賞價值,也可以用來食用的。如今在很多城市都有鮮花入饌的食品,比如云南的“玫瑰餅”,廣州的“菊花羹”,杭州的“桂花蜜藕”等等。北京同仁堂咖啡館、瑞安李大同非遺咖啡館,則是將傳統藥材和咖啡實現跨界合作,圈粉年輕消費者。這些都給了王少少不少產品開發的靈感,最后將甌花花膳定位為“花+養生”來改良中式糕點。
甌花藝術館一角
王少少請來溫州營養師協會會長鄭一春指導,開發出第一款具有溫州特色的“爆品”——八仙糕點,這一品類下還有八仙竹炭鳳梨酥、八仙月餅等不同產品。傳統八珍糕由茯苓、白扁豆、薏米、懷山藥等八味藥材制作而成,在江南許多城鎮都很常見。明代御醫陳實功留下八珍糕的方子,稱“服至百日,輕身耐老,壯助元陽,培養脾胃,妙難盡述”。八珍糕在溫州又叫八仙糕,因溫州有個地名叫八仙樓,八珍糕這一民間糕點常常在八仙樓一帶買賣,人們就叫它八仙糕,老香山的八仙糕曾是一代人的記憶。那時,人們用八仙糕這一美味又健康的糕點做成米糊,當奶粉給嬰兒食用,老少皆宜!皽刂莸陌苏涓夥阶雍蛣e的地方不同,用雞內金取代黨參,健脾促消化的功能更強!蓖跎偕僬f。
王少少坦言,傳統糕點在口感和外觀上都不符合90后、00后年輕人的審美喜好,年輕人注重儀式感,注重顏值,喜歡口感清淡的糕點。八仙月餅,配方以芡實、茯苓、蓮子、山楂、白扁豆等八種藥材,稍作調整,以茉莉花粉或桂花粉為主料揉入面團,以年輕人喜歡的椰蓉和蛋黃作輔料,增加香味和美味。外觀上則設計桂花花瓣造型,周身調成低飽和度的肉粉色。八仙竹炭鳳梨酥則形似干枯蓮蓬,以桂花作蓮子,一口桂花香,健脾開胃,和中利濕,是“八仙糕”配方的又一佳作。
甌花藝術館成網紅打卡地
建立產品壁壘
要改良一款中式糕點,看上去就是把材料磨粉,再用模具壓出來,實際上遠比看上去復雜。王少少說:“鮮花和藥材分別怎么處理,怎樣的配比才能既不會發苦又有養生功效,是加到皮里還是餡里,甜度怎么控制……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不斷研發和改良,我們已經為“甌花”的八仙糕點申請專利,建立產品壁壘,避免被輕易模仿!
除了桂花八仙糕點,“甌花”團隊正在開發的還有玫瑰花陳皮、梔子花淡豆豉、洛神花佛手等多種系列糕點!安煌幕ㄓ胁煌墓π,不能隨意配伍,比如玫瑰花和陳皮都有活血散瘀疏肝的功效,兩種一起效果會更好,味道也很平衡!蓖跎偕僬f。
除了花膳糕點產品本身,甌花藝術館推出的系列花衍生產品還有清潤花茶、花作DIY體驗等,在充滿自然之美的藝術裝置空間中,享用甌花花膳輕食套餐,是一種很別致的休閑體驗。
責 編:翁德漢
監 審:王進華
總監審:周樂光
編輯: 馬慧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