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詩“四和四寄”寫仙巖
2022年05月24日
■周勝春/文 玉子/攝
仙巖風景區位于大羅山西麓,形成于白堊紀間的地殼運動和地質年代冰后期的大海浸造,自然風光旖旎,有“九獅一象之奇,五潭二井之秀”之稱,早就蠻聲于外。謝靈運詩《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》和朱自清散文《綠》使它聲名鵲起。但他倆也應是慕名而去,不會是因緣巧會,還寫下了詩篇和文章來抒發和紀念,朱自清還去了二次?梢娤蓭r不是養在閨中人不識,而是“夜夜龍泉壁上鳴”,是金子早晚發光的問題。其實仙巖自古以來就不缺乏詩人的足跡和筆墨,留存詩歌就有100余首,而以唐朝尤為多產。
梅雨潭
唐朝是詩的國度,詩歌的書寫數量和藝術的水平,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迄今仍然未被超越。唐德宗時期,曾供職于溫州的路應,一首寫“仙巖四瀑布”的詩被錄入《全唐詩》,中有“水激千雷發,珠聯萬貫垂。陰晴狀非一,昏旦勢多奇……猿聲響深澗,巖影倒澄池……干云松作蓋,積翠薜成帷”,但“仙巖有三個瀑布”梅雨潭、雷響潭和龍須潭,還有一個可能屬于南雁蕩景區,各個時代區域劃分不一樣所致。仙巖景區曾經歸入南雁蕩山,第四瀑應是指南雁蕩山的瀑。詩中寫到瀑水流下來,發出千個雷鳴般的響音,垂掛的水珠如一串串長長的珍珠,景象也隨著天氣陰晴和晨昏時節不同而有變化……在澗流之中,聽到猿叫的聲音,高大的巖石倒映在澄澈的水池中。這里的巖石應是指石峰,或者裸露的大石,大羅山系石頭山。密集高大的松樹,可以為云朵的蓋子,片片的青翠可以作為帷帳。作者隨著視覺的變化,寫到瀑、猿聲、山峰、松樹和青翠,應是沿著梅雨潭方向的經典路線往上攀登,再往東側下來。猿聲讓人想起李白筆下的“兩岸猿聲啼不住……猿猱欲度愁攀援”,雖然沒有后者在大開大合、壁立千仞之間,卻也似乎能夠引起遙相呼應的共鳴,感同身受。從題目看,應路此詩是寄給朋友李紓、包佶的。
德宗貞元間李縝寫仙巖的一首也在《全唐詩》中:“晴光散崖壁,瑞氣生芝蘭。中有四瀑水,奔流狀千般。風云隱巖底,雨雪霏林端。晶晶含古色,颼颼引晨寒。澄潭見猿飲,潛穴如龍盤。坐憩苔石遍,仰窺衫桂攢!贝耸字,從題目“游仙巖四瀑布”來看,應是循著路應的足跡而來,寫后也是寄給朋友的。寫到陽光散在山崖上,把水汽蒸騰了起來,形成了仙霧繚繞,表明時間為清晨或早上。瀑布的水流奔襲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狀。從上面經過,可以聽到巖石下面有隱隱如響雷般的瀑水聲,應是經過了雷響潭!坝暄笨梢钥闯鍪窃诙。整個山林的底色是晶亮的,有冰天雪地的古色在里面,冬風吹來寒冷。這與謝靈運的“冰雪冷心懸”等有異曲同工之妙,可見對于山水的感知,古今相同。河水清澈,有猿在嚎,一個個水潭象龍之盤臥狀,雄壯綿延,蒼勁有力,這里應是指三皇井一帶!皵”寫得非常有動感,春天林木的葉子開放簇簇相擁形成密集森嚴的林中景象,撲面而來。從題意來看,此詩“奉和郎中”有和曾擔任過尚書屯田郎中路應的詩,有寄李紓、包佶。
梅雨潭邊石刻
戴公懷寫的題目變成了“游仙山四瀑泉”:“因尋莽蒼野,遂得軒轅丘……溪垂綠幽暗,巖度白云幽。過石奇不盡,出林香更浮。憑高擁虎節,搏險窺龍湫。淙潨泄三四,奔騰千萬秋。寒驚殷雷動,暴駭繁霜流。沫濺群島外,光搖數峰頭。叢崖散滴瀝,近谷藏颼颼!鳖}目中將仙巖山寫成了“仙山”,這與下面的“軒轅”做到了呼應,也承應了謝靈運的“低徊軒轅氏”,當然這都是跟黃帝在此修煉得道升天而去的傳說有關。在他的筆下,仙巖是“莽蒼野”,屬于世外桃源,還有“溪垂綠幽”。在游玩的路上,溪水在綠蔭垂蔽的地方,只聽見水聲叮咚看不見水流樣子,作者可能去過雷響潭、龍湫潭(龍須潭)!颁葷湣敝讣绷、瀑布。石峰在白云處,跟張又新的“巖影倒澄池”視角不同,石峰屹立高聳天際的景致一樣!澳瓰R群島外”,從謝靈運到帆海、張又新“漲海嘗從此地流,千帆飛過碧山頭”,可見當時大羅山腳和東北部還屬一片汪洋大海,但是群島聳峙,陸地已經慢慢的從海底升起來!皵捣濉币舱f明詩人登到了山頂,登高望遠,心曠神怡了!笆妗焙汀扒謇洹本窍蓭r的鮮明特征,作者在這里用了“藏”,進一步突出“奇絕”獨有的意境。詩人孟翔也不例外,題目是“游仙山四瀑布”:“……悠悠幾千歲,翳薈群木繁。奇狀出蔽蔓,勝概畢討論。沿崖百丈落,奔注當空翻。下如散雨足,上擬屯云根。變態凡幾處,靜神竟朝昏……方思謝康樂,好事名空存!薄皫浊q”應是指公元前2000多年黃帝在此修煉的傳說開始的時間,又或者當時有記載仙巖風景被開發發現的時間,前句“疏鑿意大禹,勤求聞軒轅”看,大禹治水和軒轅在此修煉均距唐約2000多年!棒杷C”指草木茂盛,在奇山怪石之間長出的藤蔓。瀑水如雨,上頭接上了云朵,極言其高,也是“梅雨”名的由來,是其安身立命揚名江湖的顯著獨特性之一。他再次寫到景致在朝昏不同時段的視覺變化,造成觀感的不同。詩中也提到了謝靈運,說他在此游玩寫詩,是好事情,但只留下一個空名,極言其只在精神方面給自己和后人受惠。
寫入《宋高僧傳》、劉長卿有《送靈澈上人》、一代道家宗師、道家學派創始人靈澈上人寫下了“題仙巖瀑布十四韻”,不過只是和路應:“捫險路坱圠,臨深聞潺溪。上有千歲樹,下有百丈泉。清谷長雷雨,丹青凝霜煙。遙將大壑近,暗與方壺連。白石顏色寒,老藤花葉鮮。碧山東極海,明月高升天!痹娙斯P下的道路是崎嶇不平的,先是溪聲傳入耳來,那時山上“千歲樹”估計很多。大羅山寶巖洞口有一棵金芯茶花樹在那時約為20來歲,一直長到現在1200歲還枝繁葉茂,綠意盎然,被譽為“千年茶花”。不知道那時的靈澈上人,有沒有發現處于幼年時的它?
翠微嶺
從上述詩歌中,可以總結出仙巖風光的特點,瀑布的萬千氣勢又姿態萬千,如雷鳴響又如梅雨輕灑,溪水的欲抱琵琶半遮面,深邃之中若即若離,巖峰的直插云霄又千奇百怪,林樹的密集、細膩又蒼茫,仙氣飄渺,云霧裊裊,一派世外桃源人間仙境,無愧于第二十六福地之美譽。
《紅樓夢》里第三十七回,探春提議,約有文采的幾個人在齋園中成立海棠詩社,且出“詠白海棠”為題,要求每人各作一首,林黛玉、薛寶釵、史箱云、賈寶玉、探春等人都作了,結果是林黛玉藝壓群芳,一舉奪魁,原因是“半卷湘簾半掩門,碾冰為土玉為盆。偷來梨蕊三分白,借得梅花一縷魂!睆耐庑、內在和精神氣質都是寫活了。 這是賽詩,跟命題作文差不多,但跟和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,百變不離其宗的是古人的文雅、好學和好詩。上面的五首詩中,各具特色,各有千秋,真的要選擇一首的,個人覺得戴公懷的“淙潨泄三四,奔騰千萬秋……沫濺群島外,光搖數峰頭……靈光掩五岳,仙氣均十州”,在視野的放眼開闊上,文思的開放程度上,讓人看到時空的轉換,顯得大氣澎湃,氣勢不凡。 在傳統詩歌學里,和詩是由兩首以上的詩組成,第一首是原唱,接下去的是附和。上述的幾位詩人,相互之間都是在和詩,或者寄詩?梢姰敃r的文風鼎盛,唐詩達到高峰絕非偶然。他們之間有沒有約定不得而知,但是根據路應的原詩,追尋他的足跡,踏訪美景勝地,跟著和詩一首卻是事實。而他們和詩定的點,就是仙巖的風光,無形之中人和詩成為了仙巖的代言人,傳聲筒。這是自謝靈運貶到溫州游歷山水創立山水詩派以來,“宦游”成為了文人的一種傳統,即在地方任官期間,都要去一趟當地的名勝古跡,山川河流,寫詩賦詞留下紀念,這是他們休閑娛樂最為熱衷的方式,也是尋求思想表達載體尋找精神寄養的方式之一。
責 編:翁德漢
監 審:吳 遠
總監審:周樂光
編輯: 馬慧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