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山根村:碳爐慢泡一壺茶
2021年12月23日
■林新榮
山根村去過多次,每去一次都感覺有新的變化。慢慢地,一個破舊的村莊變成了一個網紅打卡地。
在茶山居喝茶的時候,云江兄說山根村是溫瑞塘河中的一個古埠,是有歷史與古跡的。和溫州的許多村莊一樣,山根村也有很多中式與中西結合的老房子,這也是浙南的特點。有意思的是,這些建筑在清時就具有了包容、接納與開放的元素,所以溫州在改革初期就能開風氣之先。云江兄盤下的房子為二層磚房,現在則被他改建成宋代樣式,前廳就成了宋式石硯與甌窯瓷器展廳。院落取名為“研語·茶山居宋式藝術空間”。他是既藏硯,又制硯,癡迷硯田數十載。
在茶山居圍爐吃茶,談詩論藝,喝出了一種氛圍與儒雅。云江兄的院落里種了四株老梅,四株四色,梅種純正,花事清雅。那幾日邊喝茶邊賞梅,竟寫了好幾首詩:“小坐泉溪戴氏家,碳爐慢泡一壺茶。四梅四色紅黃白,還有一枝待月斜!笔聦嵣纤麄兊乃囆g展也是因為梅花。賞梅之余,竟于半月間畫了數十幅梅花與桂枝。
距離茶山居約百米處,有姜立昌舊居。邁進門臺,飛檐、磚墻、木窗、木門、灰瓦,具有典型的江南古民居風格,現辟為非遺民藝館。云江兄告訴我,瑞安名士池志徵曾在茶山開設蒙館,就住于此間,所以門臺上有他手書的楹聯:“渭水華胄;屏山秀居!比绱苏f來,這倆人還是相當有交情的。池志徵(1854-1937),字云珊,晚號臥廬,其書法曾獲首屆西湖博覽會優等獎,民國時被稱為“東南第一筆”。近鄰的姜應庚宅,楹聯也為他手筆:“禮門義路;智水仁山!敝皇遣恢喂,兩聯均無落款。我倒欣賞他的詩:“柴米油鹽醬醋茶,般般都在別人家。不得有愁愁不得,憑欄依舊看梅花!保ā堵P》)首句雖顯俗氣,卻把無奈化為一種悠然,實在難得。
塘河經此繞山根村北上,從此埠頭上岸,可至麗岙、巖下、睦州垟、羅勝、羅豐、頭陀寺等地。我們站在埠頭的候船亭,惟見它寂寥地守著歲月。云江兄見我們興致甚好,就安排了一只游船。船一過永瑞橋,水面就開闊了,只見清流波影,鷗鷺翩翩,頗為動人。船老大說,前面的就是帆游山,我大吃一驚。光緒《永嘉縣志》載:“帆游山,在城南三十里吹臺山之支,南接瑞安界,東接大羅山。地昔為海,多舟楫往來之處,山以此名。謝靈運《游赤石進帆!芳创!边@可是一座歷史名山啊。唐朝的溫州刺史張又新,還專門寫下一首《帆游山》:“漲海嘗從此地流,千帆飛過碧山頭。君看深谷為陵后,翻覆人間未肯休!痹姷拇笠猓簭拇颂幊龊,高掛的白帆如白云飛過青翠的山頭,遠望之非常壯觀,回首來處,浮在海面的帆游山與那些星星點點的小島,因歲月變遷而慢慢露出海面,現在依然如此。他的回望,引出了一番人生感慨。
偌大的塘河,惟一船悠蕩。河中的一個個小綠洲,星羅棋布,被村民稱為七星島,島上基本是甌柑林,樹枝上歇著許多白鷺。這不由讓我想起了清朝瑞安詩人項霽的《夜舟入郡,橘花作香二十里不絕》詩:“碧流如玉駕扁舟,橘影離離夜氣秋。煙月一鉤花兩岸,水香扶夢到溫州!惫艜r,瑞安人到郡城辦事,常乘夜舟,既可坐又可臥。試想,柑橘花開的時節,在碧流中過一宿,水霧、皓月、花香相互交替,一覺醒來即到郡城,還有比此更美好的嗎?!再設想此詩即寫于此,你看,蕩漾的碧波上,詩人挺立在船頭,待帆游山過去,溫州城就遙遙在望也,是何等的愉悅。
編輯: 陳奕如